成都游憩环境技术研究院
成都游憩环境技术研究院(中文简称:游环院,英文:Chengdu Recreation Environment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英文简称:RETRI)是按照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要求按新机制新模式建立的新型科研机构,是经国家行政机关批准国内率先成立的游憩学科研究院(批准组织机构代码:MA64C9HH9),系文化部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基地、北美游憩环境协会联合研究单位,“RETRI全国游憩环境专家智库”的发起单位与建设单位。主要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服务、工程和技术基础科学研究服务、农学研究服务、林学研究服务、环境保护监测与治理、城乡规划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鉴定、科技项目招标服务、环保产品研发等。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原书记处书记、英国工程技术院院士冯长根教授,中国休闲学研究先驱、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世界休闲科学研究院资深院士马惠娣教授担任我院名誉院长,国家林业局风景资源评价专家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秦华教授担任我院首席顾问。游环院的成立对于我国游憩环境的基础理论研究、学科体系建设、行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
目前,游环院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5人,其中高级职称研究人员32人、中级职称研究人员20人、初级职称研究人员13人。
我们重点关注的领域:休闲游憩学科基础理论研究、政府战略与公共政策研究、城乡游憩空间形态解析与构建研究、游憩商业区(RBD)策划与设计研究、环城游憩带构建与开发研究、游憩空间规划设计研究、基于行为美学的游憩驻点建设研究、乡村物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乡村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休闲农业与旅游观光研究、田园综合体模式研究、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城乡规划设计、环境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与鉴定、环境保护与检测、科普宣传等。
游憩学科研究小结: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对游憩学科的系统研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 游憩学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普遍开设的学科,且在游憩的经济特征、游憩的管理、游憩的教育等方面都作了深入的实证研究和理论提升。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游憩与娱乐研究系教授史蒂芬·史密斯在《游憩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一书中描绘了游憩地理学树状图,指出了游憩地理学以其他学科为基础的边缘学科性质及其两大主要研究课题。
我国游憩研究几乎在林业科学(森林资源、资源、生态)、地理学(城市、规划)、旅游学、建筑学(规划、园林)领域同时起步。北京大学地理系何绿萍的一篇《城市游憩绿地的几个问题》提出居民的户外游憩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核心,也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通过测定手段获得基本数据,运用游憩活动空间和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上海城市游憩者的流动规律,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游憩的相关研究。吴承照发表《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理论与方法》分析了中世纪以来西欧城市游憩规划的历史过程,从游憩行为的角度解释了一个重要游憩空间──公园的形成和演变,概括了城市、城市区域和组合城市游憩规划理论与方法,随后开展了一系列游憩的相关研究。
分类 |
研究内容 |
代表人物 |
关于游憩的内涵与本质的研究
|
闲暇、休闲、旅游概念的辨析 |
马惠娣、吴明云、吴承照、田银生 |
公共游憩空间分类与属性的论述 |
吴必虎 |
研究理论与方法:环城游憩带理论、游憩商业区理论;游憩评价方法 |
吴必虎、保继刚、赵玲 |
城市游憩物质空间研究 |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研究 |
秦学、冯维波 |
滨水游憩空间 |
周晟、秦趣 |
城市RBD游憩空间研究 |
刘苏衡、李娟文、朱腾刚 |
城乡一体化、城市化、规划设计、共生理论 |
王川、郭顺通、鲍富元 |
园林绿地游憩空间 |
殷柏慧 |
土地、风景游憩地原真信息以及游憩用地配置 |
刘家明、张坦坦 |
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 |
吴承照 |
游憩效益评估 |
艾运盛、曹辉 |
游憩者游憩需求、游憩行为研究 |
场所依赖理论 |
保继刚 |
游憩行为现象研究 |
保继刚、肖亮、吴必虎 |
游憩需求研究 |
杨会娟、陶伟 |
游憩效益评估 |
森林游憩等游憩场所的经济效益评价 |
李嶶、李文军 |
①资料整理部分数据来源于专家们的研究成果,向休闲游憩行业研究者致以崇高敬意。
|